
“十四五”时期,清水河县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改革攻坚、基建完善、民生改善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清水河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稳步攀升,核心指标再攀新高

五年来,清水河县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年均增速达3.82%,人均GDP突破1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2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39.93亿元、增长17.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8903元、16974元,年均增长6%和8%,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区前列,综合实力在全区103个旗县区中持续提升。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体系加速构建


- 农牧业根基更牢:建成高标准农田10.1万亩、绿色杂粮示范基地2万亩,打造10处千亩粮食种植示范基地,林果基地达88万亩,“中国小香米之乡”“中国黑黍子之乡”通过评审,2家企业获绿色食品认证,8个产品通过“一乡一品”认证,特色农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 工业能级跃升:实施工业重点项目109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7.39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2家,旭阳焦化、恒源二期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取得实质性突破,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成型。


- 服务业提质扩容: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清水河县获评自治区首批旅游名县,累计接待游客421.27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3.56亿元;鼎轩、宏河等物流园区运营良好,货物吞吐量累计达5579万吨,文旅、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新增长点。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清水河县持续强化科技赋能,搭建碳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天皓玻纤新材料实验室等研发载体,R&D投入稳步增长,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截至“十四五”末,全县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星创天地2家,自治区级研发中心3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8家,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改革攻坚纵深推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农村综合等重点领域改革,累计化解政府债务13.5亿元,清欠企业账款4.61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306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套餐,组建“清情帮办”队伍,完成76件重点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同城通办”“跨省通办”“全区通办”事项分别达273项、83项和214项,赋权乡镇行政职权71项,政务服务效能大幅提升。构建“1+6+N”招商体系,累计开展对接洽谈139场,签约项目130个,争取中央和自治区预算内资金8.08亿元、专项债6.53亿元,营商环境成为县域发展核心竞争力。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城乡品质显著提升
初步建成“空、铁、水、陆”立体交通网络,老牛湾通用机场投用,铁路、水运航线稳步运营,公路总里程达1877公里。城乡公交、新能源充电设施、供水供热管网等市政设施持续完善,改造老旧小区36个,建设口袋公园6处,新增绿地4.3万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96.3%,城乡人居环境更加宜居舒适,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持续加快。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就业保障坚实有力,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59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常住人口养老保险、医保参保率均达95%以上。教育事业提质增效,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累计组织演出、电影下乡、体育活动等500余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每千人口床位数达6.5张,引进医疗人才191名,建成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社会治理扎实有效,平安底色更加鲜明
坚守安全生产底线,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强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四心一体”党建品牌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成功创建“平安内蒙古建设示范县”和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县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即将启航。清水河县将总结经验、乘势而上,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清水河新篇章。
呼和浩特市纪委监委举报电话:(0471)12388-2 网上举报:neimeng.12388.gov.cn 邮编:010010 接诉即办(投诉热线):0471-12345
收藏成功,可以进入"用户中心"进行查看!

“十四五”时期,清水河县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改革攻坚、基建完善、民生改善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县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清水河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实力稳步攀升,核心指标再攀新高

五年来,清水河县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年均增速达3.82%,人均GDP突破1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4.28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39.93亿元、增长17.4%。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8903元、16974元,年均增长6%和8%,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区前列,综合实力在全区103个旗县区中持续提升。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体系加速构建


- 农牧业根基更牢:建成高标准农田10.1万亩、绿色杂粮示范基地2万亩,打造10处千亩粮食种植示范基地,林果基地达88万亩,“中国小香米之乡”“中国黑黍子之乡”通过评审,2家企业获绿色食品认证,8个产品通过“一乡一品”认证,特色农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 工业能级跃升:实施工业重点项目109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37.39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2家,旭阳焦化、恒源二期等重大项目投产达效,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取得实质性突破,现代工业体系加快成型。


- 服务业提质扩容: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清水河县获评自治区首批旅游名县,累计接待游客421.27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3.56亿元;鼎轩、宏河等物流园区运营良好,货物吞吐量累计达5579万吨,文旅、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新增长点。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发展活力充分释放
清水河县持续强化科技赋能,搭建碳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研究中心、天皓玻纤新材料实验室等研发载体,R&D投入稳步增长,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提升。截至“十四五”末,全县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家、星创天地2家,自治区级研发中心3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8家,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科技动力。


改革攻坚纵深推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农村综合等重点领域改革,累计化解政府债务13.5亿元,清欠企业账款4.61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306项“一件事一次办”服务套餐,组建“清情帮办”队伍,完成76件重点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同城通办”“跨省通办”“全区通办”事项分别达273项、83项和214项,赋权乡镇行政职权71项,政务服务效能大幅提升。构建“1+6+N”招商体系,累计开展对接洽谈139场,签约项目130个,争取中央和自治区预算内资金8.08亿元、专项债6.53亿元,营商环境成为县域发展核心竞争力。

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城乡品质显著提升
初步建成“空、铁、水、陆”立体交通网络,老牛湾通用机场投用,铁路、水运航线稳步运营,公路总里程达1877公里。城乡公交、新能源充电设施、供水供热管网等市政设施持续完善,改造老旧小区36个,建设口袋公园6处,新增绿地4.3万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96.3%,城乡人居环境更加宜居舒适,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持续加快。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就业保障坚实有力,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959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常住人口养老保险、医保参保率均达95%以上。教育事业提质增效,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累计组织演出、电影下乡、体育活动等500余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每千人口床位数达6.5张,引进医疗人才191名,建成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社会治理扎实有效,平安底色更加鲜明
坚守安全生产底线,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强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四心一体”党建品牌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成功创建“平安内蒙古建设示范县”和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县域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即将启航。清水河县将总结经验、乘势而上,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清水河新篇章。
(Mac用户使用Command+S保存)
是否“确认”跳转到登录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