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文件 字体(    )  打印

呼和浩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呼和浩特市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函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为落实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要求,推动全市工业领域科技创新,现将《呼和浩特市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联系人:孙瑀晗,联系电话:0471-4606298

呼和浩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8月2日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呼和浩特市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新时代创新首府,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念,围绕制约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以强化工业科技创新为主线,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创新平台和载体,引育创新人才和团队,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引领我市工业发展不断向中高端迈进。

(二)基本原则

1.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推动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强化政府在创新政策制定、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全市工业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以工业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创新体系。

2.聚焦产业、注重应用。按照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从推动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出发,围绕我市重点工业发展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把有限的科研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带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3.强化协同、纵横联动。建立完善产学研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等协同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推动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共建创新联盟,共同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突破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

4.促进转化、培育产业。以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为核心,突出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强化开放合作,促进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

5.人才优先、引育并举。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围绕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立足提升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水平,发挥首府地区人才优势,提升本土科技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的研发能力,加大高科技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三)主要目标

围绕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在今后的三年,重点推动我市工业领域创新能力提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构建工业技术创新体系。

1.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优势产业,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到2023年,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全市工业企业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工业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2%以上。

2.在巩固提升现有国家级创新研发及应用平台和载体的基础上,重点培育10个国家级创新研发及应用平台,主要包括: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工业产品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等。

3.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园、兽用疫苗研发基地、光伏材料先进技术示范基地、生物发酵特色产业基地等高科技特色园区及基地的建设,力争到2023年,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4.加大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扶持和培育力度,到2023年新增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以上,累计认定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50家左右。

5.鼓励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到2023年,推动全市工业企业实现20项以上自主研发或购入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6. 大力实施标准化升级行动,加强全市工业标准化工作的统筹推进,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积极推进各项先进标准有效实施。到2023年,我市工业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新增30项。

7.支持企业、院校建设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突破一批新材料共性关键技术、关键工艺、专用装备瓶颈,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新材料产品。到2023年,培育申报自治区级新材料首批次产品5个项目。

8.建设工业大数据应用中心。鼓励工业云服务商建设行业基础软件平台和重大集成应用中心,面向行业应用需求,形成垂直领域大数据解决方案。建设2-3家工业大数据平台。

二、重点任务

(一)做优科技创新主体,构建科技创新环境。

1.围绕我市现有优势产业、重点企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推动食品加工、石化化工、生物医药、冶金建材、羊绒纺织、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为首府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2.积极开展工业“小巨人”企业和龙头企业培育。充分发挥工业园区支撑作用,开展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百亿级企业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工业“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全面落实创新主体有关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加快培育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到2023年,全市工业“小巨人”企业达到80家。

3.完善物联网产业生态。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加快升级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低功耗广域网技术、窄带物联网的商用部署,支持企业对“哑设备”进行网络互连能力改造,促进5G技术与物联网垂直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建立安全可控、标准统一的标识解析体系,深化标识在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应用,打造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等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解析平台,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等融合发展,拓展网络化标识覆盖范围,进一步增强工业物联网支撑能力。

(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 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依托我市优势产业,吸纳上下游配套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一批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标准制定、知识产权研发与应用、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带领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形成创新集群,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

2.培育高水平企业技术中心。强化“培育一批、认定一批、提升一批、储备一批”工作机制,严格考核办法,加强对已认定为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监控和指导工作,重点对研发投入、新产品产出等创新指标监测,推进制造业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对运营效率不高的提出整改意见限时整改。同时对内蒙古正大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拜克生物有限公司、内蒙古超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等经营状况好,研发投入大,基本满足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标准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

(三)加大重点行业示范作用,推动科技创新集成发展。

1.会同全市各部门推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聚焦乳业发展重大需求,构建三产融合、三链同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国乳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乳业源头创新中心和中国乳业开放创新中心,带动全市乳业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2.建设兽用疫苗研发基地。以金宇生物疫苗创新中心为平台,建立各类疫苗研发实验室,加强产学研联合,形成创新合力,开发出多联多价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鉴别诊断疫苗及核酸疫苗等高端产品。重点推动金宇生物科技产业园区项目、华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疫苗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金宇共立宠物疫苗生产车间建设项目、金河佑本动物疫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项目建设,推动将内蒙古自治区动物传染病疫苗与诊断试剂工程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打造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3.建设生物发酵特色产业基地。创建生物发酵技术创新中心,着重开展生物发酵菌种改造提质升级、发酵过程工艺优化、生物发酵新技术、发酵废物高值化利用、原料药向成品药等高附加值产品转化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使生物发酵产业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4.建设光伏材料先进技术示范基地。构建光伏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支持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电站等全产业链条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优化提升光伏产业链条,将光伏材料先进技术示范基地逐步建设成为产品质量和单体规模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效单晶硅材料及碳化硅、蓝宝石等其他新材料研发与制造中心,成为具有知名品牌影响力的光伏产业示范基地,促进光伏产业跨越式发展。

(四)构建开放合作格局

1.构建技术转移体系。探索建设市级工业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实现与区内外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互通。与发达地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进行对接,推动实现科技成果的交易与转化。

2.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与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合作机会,推动我市工业企业科技水平技术提升,积极开展专项合作,借助各大高校技术优势推动科技成果研发、转化,以及我市工业企业人才引进、培育工作。

(五)着力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1.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堵点难点。深入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进行科技成果产业化合作的创新机制,借鉴、推广先进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方式,建立有利于成果转化的绩效评价体系。

2.加大工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政策支持。针对我市工业企业实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协调推进手续办理、配套设施建设等相关工作,重点推动蒙牛新型轻食酪乳酸奶技术研究与应用、航天红岗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中试及产业化、安鼎新能源有限公司高比能动力锂电池电芯成组产业化等项目建设,联合市有关单位在企业融资、新产品推广等方面提供支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旗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工业科技创新工作,成立由旗县区分管领导任组长、工信部门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业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协调相关政策制定、重大问题解决和重要工作推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旗县区工信部门,各部门要切实落实各项任务,实现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工业科技创新工作,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二)加强财政资金支持

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我市对工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每年不低于3000万元,同时各旗县区政府要加大对工业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激励和引导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形成多元化的创新投入体系。

(三)完善评估考核和监督机制

各旗县区科技创新领导小组要建立完善评价体系,实施定期考核制度,按期进行工作评估,及时修正工作方向和计划,定期报送进展情况并建立健全自查工作机制和全社会监督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