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新城区社会救助“放管服” 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区政府办公室文件 字体(    )  打印

新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新城区社会救助“放管服” 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新政办发〔2018〕136号    

保合少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各有关部门:

《新城区社会救助“放管服”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新城区社会救助“放管服”

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弱有所扶”总体工作要求,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立足新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立足社会救助制度的设计,立足社会救助对象生存和发展现实需要,在构建救助标准科学合理、救助对象识别精准、救助信息化建设、救助管理规范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中大胆探索、积累成功经验,发挥社会救助基本民生兜底保障作用。

二、工作目标

按照民政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精神,新城区确定了先试点后全面推开的工作思路,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标准建设为支撑、以信息化建设为优势、以解决短板为突破口、以构建多元救助方式为目标、以放和管深度结合为创新点“五位一体”的综合改革项目:一是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确保上下执行规定一般粗、标准不走样;二是完善网上无纸化规范审批,利用信息化优势全面提升服务和管理民政工作水平;三是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切入点,集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让更加多元的救助方式帮助不同需求的人群;四是以调整和完善现行临时救助政策为突破口,加大对边缘人员和急难事件救助的比例和力度,真正实现分类救助和“弱有所扶”的目标;五是结合“放管服”将过去由旗县、镇街道两级审批低保和临时救助,改革为由镇、街道一级审批的工作方式。利用一年时间,塑造可复制、可推广、可总结的新城区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示范模式。

三、具体措施

(一)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确保上下执行规定一般粗、标准不走样

进一步完善《新城区最低生活保障行政执法规范性文书》,文书中在五大环节上真正实现了社会救助工作的依法行政和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在规范的基础上,对低保对象精准量化认定也势在必行。新城区通过运用个人劳动力系数计算法,结合对个人财产信息上线比对、在低保家庭所住村(居)民主测评、公示等方式,科学认定低保资格。在标准化建设与低保精准认定有效结合的基础上,依托标准化规范文书进行低保对象精准量化认定,确保上下执行规定一般粗、标准不走样。

(二)完善网上无纸化规范审批,利用信息化优势全面提升服务和管理民政工作水平

一是以《新城区最低生活保障行政执法规范性文书》为依据,开发网上无纸化审批低保软件,在网上开展无纸化审批低保和临时救助事项,使审批工作每一步都有理有据有序的进行,极大地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率和准确度,方便困难群众的同时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填补了新城区社会救助工作运用信息化服务管理的空白。二是以无纸化审批为基础大力开展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将日常动态管理由原来服务对象按规定时间亲自前往所属地区人工签到升级为服务对象利用手机APP远程签到,方便人户分离、失能、半失能和患有精神类疾病等行动不便人员,同时提高基层工作效率,又确保资金发放的安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改造传统办公模式,为基层工作人员配备统一掌上工作设备,将工作调度、文件发送、动态管理等日常工作内容,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化工作服务方式,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还有,积极探索有助于方便群众的服务方式,利用电脑或手机APP客户端,实现线上申请办理低保、临时救助等有关事项,并可线上咨询各项救助政策,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三)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切入点,集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让更加多元的救助方式帮助不同需求的人群

如何让政府的社会救助资金花在真正“有需要”的困难家庭上,如何让更多的人群享受相应的救助,是当下社会救助工作的重点问题,也是基层民政工作的难点。新城区通过以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为切入点,集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让更加多元的救助方式帮助不同需求的人群。具体措施是:一是理念创新,采用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社会救助家计调查。通过政府公开招标,挑选出专注于民政信息化多年、对民政各项业务政策有较深了解社会组织承担调查工作。二是技术创新,运用拥有世界领先的8米拾音技术的小鱼易联新一代云视频通讯平台的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清视频、证据交流和全程留痕等功能,建立远程实时在线监控系统,民政工作人员可通过移动端口对家庭调查全过程进行监管。三是服务创新,实现多元化分类救助。对社会救助家庭进行分类,对于那些有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以及失业者和重病重残等特殊对象的贫困家庭,针对贫困家庭及其成员存在的差异化需求与问题,提供生活照料、教育与就业、医疗康复等方面的日常照料服务以及其他社会支持性服务。引入社会组织开展家境调查,不仅弥补了基层民政力量不足短板,同时也满足了个性化、多元化的社会救助需求,打造了积极型多元化精准救助服务体系。

(四)调整和完善现行临时救助政策,加大对边缘人员和急难事件救助的比例和力度

根据新城区社会救助特点和现行临时救助政策,用适当调整和放宽临时救助政策,提高临时救助标准和比例,来解决一部分家庭收入虽然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但是因就医、子女上学等刚性支出比较大(即支出型贫困),还有因为临时性、突发性、灾难性的情况发生,陷入了临时困境,却得不到及时救助或即便是救助也是杯水车薪的实际问题。逐步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中心,以特困制度、医疗救助为主要内容,以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取暖补贴相配套,以临时救助制度为主要补充,与慈善事业相衔接的完整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真正实现分类救助和“弱有所扶”的目标。

(五)结合“放管服”将过去由区、镇街道两级审批低保和临时救助,改革为由镇街道一级审批的工作方式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困难群众的救助需要,扎实推进创新务实现代民政建设,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运行机制,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流程,提高救助对象的准确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新城区报请区人民政府先将保和少镇和西街街道办事处、迎新路街道办事处作为城乡低保和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试点,授权镇、办事处一级行使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审批权。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为实现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试点工作坚持“简政放权、提高效能、按标施标、差额补助、动态管理、应保尽保、阳光操作、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秉持“三变三不变”的理念:“三变”即变区级审批为镇、办事处审批,实现低保审批权限与监督职能有效分离;变镇、办事处单独审核为镇、办事处联合村、居共同审核,低保审批阳光操作;变区级资金发放为镇、办事处资金发放。“三不变”即:一是坚持服务宗旨和服务对象不变;二是坚持按标施保,差额补助政策要求不变;三是坚持定期签到、复核、动态管理的原则不变。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8年8月底前)

开展救助工作基础调查研究,制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目标、措施和具体内容,确定试点地区。

(二)改革推进阶段(2018年9月—2019年3月)

积极稳妥全面推进全区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定期收集监测数据,强化督导检查评估,务求在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三)总结评估阶段(2019年4月—2019年5月)

对改革工作成效进行总结评估。